仅地下有温泉,便是房内地上,那温泉也如清小溪沿着特定的淌不绝。
脚下潺潺,前姹紫嫣红一片,如此的情景与外边的冰寒形成了大的反差,置其中直有江南三月之。
缓步行过第一座架于上的制小桥,杨国忠随即向杨妃:“臣前次蒙娘娘恩典来此时也曾手植数支兰,今个儿得便少不得要再去照应一番,倒是别情第一次来,娘娘想应一尽地主之谊,带他好生游览一番才是”话一说完,他也不等杨妃答应,已自转右边的丛,不几步之后已是不见了踪影,一时间,整个寂静的房中竟似只有杨妃与唐离二人。
目送杨国忠去的远了,杨妃却不曾扭说话,循着青石小径续又向前行去。
如此的静默中,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暧昧悄然滋生,杨妃无语,唐离也自不言,只随着前的白影缓步而行。
轻柔的声中,这样的静默保持了许久,直到又跨过一座小桥后,杨妃那糯而不腻的声音才又柔柔响起:“近日无趣的了,忽然喜起那些闺怨怀人的诗辞来,阿离,你捡那可听的些来听听”
因杨妃并不曾转过,是以唐离并不知她此时的表情,只是听这声音却有几分薄薄的愁怨。
思忖片刻之后,唐离于缓步而行之间,清朗的声音缓缓而起:
闺中**不知愁,日凝妆上翠楼。
忽见陌杨柳,悔教夫婿觅封候。
杨妃只是缓步而行,静静而听,却不言说话,唐离的清声便又随即响起:
杨柳青青映画楼,翠眉终日锁离愁。
杜鹃啼落枝月,多为怀人恨不休。
“这些诗辞也都惯了,阿离便自一曲如何?”一连听了数,重又开言的杨妃依然不曾转,只是声调中的愁怨似乎愈的沉了。
闺怨怀人本是古典诗词中最为常见的题材,要找一应景却不太难,是以唐离几乎没有任何的间隔,已是取了一《折桂令》:
平生不会相思,才会相思,便害相思。似浮云,心如飞絮,气若游丝。空一缕余香在此。盼千金游何之。症候来时,正是何时?灯半昏时,月半明时。
堪堪等唐离这完,杨妃终于停住了脚步“好一个‘才会相思,便害相思’,好一个‘灯半昏时,月半明时’,阿离既然能如此撮女儿家心事的曲,又如何不知离恨断,相思杀人?”
杨妃这番话轻柔的恰似絮语,说完之后,她也不回,复又向左走了两步后指着一盆纯黄颜的牡丹:“我鬓间簪着的这朵牡丹便是自这本‘并’,据传说,此本牡丹乃初成于神龙年间长安匠柳随风与李巧儿双双殉情之地,是以‘并’之无论如何培育,每本也只能生两枝,且一枝若去,则另一枝绝不可独活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