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二十章(3/3)

(22)继绝世:延续已经中断的家世系。

(23)举废国:复兴已经没落的国。

(24)持:扶持。

(25)朝聘:诸侯定期朝见天。每年一见叫小聘,三年一见叫大聘,五年一见叫朝聘。

(26)豫:同“预”

(27)跲(jia):说话不通畅。

(28)这一段与《孟-离娄上》中一段基本相同。到底是《中庸》引《孟》还是《孟》引《中庸》,不好断定。张岱年先生《中国哲学史料学》认为是《孟》引《中庸》。

(29)弗措:不罢休。弗,不。措,停止,罢休。

读解

这一章是《中庸》全篇的枢纽。此前各章主要是从方方面面论述中庸之的普遍和重要,这一章则从鲁哀公询问政事引,借孔的回答提了政事与人的修养的密切关系,从而推导天下人共有的五项常关系、三德行、治理天下国家的九条原则,最后落脚到“真诚”的问题上来,并提到真诚的五个方面。本章以后各章,就是围绕“真诚”的问题而展开的了。

回到本章的内容来看,首先谈的是政治问题。直到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政治型的社会,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等重要的地位,也是儒学等重要的话题。孔把政治比作芦苇,取的是它的可塑。意思是说:什么样的人执政,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。尧舜禹汤文武执政,于是有仁政;纣王执政,于是有酒池林;始皇执政,于是有焚书坑懦;太宗执政,于是有贞观之治;希特勒执政,于是有法西斯主义。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所以,孔“为政在人”的问题,调执政者的修养。这与泽东时代提培养“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”,我们今天要求选“跨世纪的领导”,虽然在人的素质内涵上已有本的不同,但在对执政者修养的要求问题上却是有相通之的。

关于天下人共有的五项常关系,除了因民主时代而再无君臣关系外,其它几项关系都依然是与我们血相连而不可分割的,也都是需要我们正确理而不可忽视的。至于理这几项关系的三德行,智、仁当然是不言而喻的,倒是“知耻近乎勇”一,值得我们补上两句。俗话说:“羞耻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孟说:“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!搞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。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,怎么能够赶得上别人呢?”(《孟-尽心上》)也就是说,知羞耻是赶上别人的重要条件之一。个人是这样,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也是这样,所以,我们以“毋忘国耻”作为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。究其实质,正是因为“知耻近乎勇”一个人只有知羞耻,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,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,迎赶上别人,从而免于羞耻。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只有知羞耻,才能够发愤图,富国兵,富民兴,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这就是“知耻近乎勇”的理所在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